来源: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驻英国、德国特约记者 纪双城 青木 环球时报记者 赵觉珵 马晶晶】美国盈利性智库荣鼎咨询9日公布2022年中国对欧洲直接投资报告,盘点中企对欧洲投资的境况及最新趋势。报告显示,2022年中国对欧直接投资降至79亿欧元,较前一年下降22%,为2013年以来新低。专家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造成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欧盟在美国压力下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限制了中国企业在人工智能、半导体等高科技领域的投资。即便如此,中国产业链依旧在新能源等领域凭借实力受到欧洲国家欢迎,在带动当地产能和推动能源转型的过程中成为重要参与者。
【资料图】
欧洲变得更加敏感
报告显示,2022年,中企在欧洲的并购和收购活动大幅度减少。少数比较大型的并购行动是腾讯收购英国视频游戏开发商Sumo Digital。欧盟成员国以及英国政府加大了对中国投资的限制力度,尤其是对中企计划收购当地半导体产业,或是重要基建项目方面,选择采取比较严格的审查。在2017年,只有11个欧盟成员国对“敏感行业领域”的收并购案采取监控措施。但到了2022年,除保加利亚和塞浦路斯之外的许多欧盟成员国都在采取类似措施,并且普遍采取不透明的干预和处理措施。
例如,英国政府在2022年11月以“国家安全”为由,下令一家已经完成并购和接管英国半导体晶圆制造厂的中资公司释出其大部分股权。时任英国商业、能源和产业战略大臣的格兰特·夏普斯给出的理由是“防止潜在的国家安全风险”。德国汉堡港码头的中资收购案也经历波折。去年10月,德国联邦内阁会议批准中远海运收购汉堡港“福地”码头24.9%股权。但今年4月下旬,德国经济部称汉堡港违反了联邦信息技术安全局的条例,延误将该码头报告为“关键基础设施”,这意味着德国将重新审查这起收购案。
不过,在整体下降的同时,中国对欧洲的投资也出现一些新的趋势。2022年,中国对欧洲的绿地投资自2008年以来首次超过并购。绿地投资也称创建 投资,指中国企业在海外设立子公司或建设的新生产设施。在电动车电池工厂等项目的推动下,2022年中国对欧洲的绿地投资增长53%至45亿欧元。
“能源转型的重要参与者”
“尽管中欧投资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扰,但也要看到,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下,中国的资本和产能也有‘走出去’的动力”。对外经贸大学法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全球创新与治理研究院研究员赵永升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欧洲是一个重要的投资目的地。虽然存在一些政策限制,但欧洲的营商环境较好、市场法制化程度较高。
德国城市杜塞尔多夫是最受中国投资者欢迎的德国城市之一。目前,该市拥有约630家中国公司。该市还一度超越伦敦,成为中企在欧洲的第一大投资目的地。包括华为、小米在内的中国科技企业在这里设有分公司。
在杜塞尔多夫街头,可以看到许多中餐馆,以及不少经营中国手机、电动车等商品的专卖店,不少当地人在中国公司上班。一位叫马克的IT从业者对记者表示,中国的投资改变了杜塞尔多夫,甚至也在对鲁尔区产生影响,让这里看起来更加国际化。华为等中企带来的技术正在改善该地区的网络体验。
“我们希望对中国公司保持开放,这会令杜塞尔多夫从中受益。”《莱茵邮报》近日援引杜塞尔多夫市长斯蒂芬·凯勒的话称,该市希望吸引到更多中国企业,中国风电机组制造商明阳智能已经表达在当地投资的兴趣。
报告显示,中国对欧洲的投资主要集中在欧洲经济的“三驾马车”英法德和匈牙利——合计有88%的投资流向了这四个国家,前三者占中国对该地区投资的68%。其中,中国对匈牙利的高额投资(16亿欧元)引发关注。在2017年至2021年间,该国获得的投资占中国对欧洲投资总额不到1%。2022年,中国对匈牙利的投资几乎完全由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投资推动,宁德时代在匈牙利的新工厂项目总价值达到76亿欧元。
这一趋势延续到了2023年。5月9日,中国电池企业亿纬锂能发布公告表示,公司全资孙公司亿纬匈牙利已与卖方签署购地协议,购买卖方位于匈牙利德布勒森西北工业区的土地,用于生产圆柱形动力电池。据路透社报道,亿纬锂能将投资10亿欧元在当地建设电池工厂,供货宝马汽车。而一家来自中国的锂离子电池隔膜生产商已经开始在当地生产。利用这一波中国投资,匈牙利有望发展为欧洲的电池制造中心。
“中国公司正在向欧洲电动汽车价值链投资数十亿美元”。荣鼎咨询专家阿加莎·克拉茨表示,对他们来说,中国企业是“能源转型的重要参与者”。
赵永升认为,2022年,中企在欧投资主要集中在新能源领域,这是中企产业链布局的需求也是欧洲产业发展的重点,因此受到欢迎。中国新能源企业出海,需要当地有足够的购买力和充分的政策支持,这也是欧盟几个主要经济体所具备的。
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成玉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中企在欧洲的绿地投资能带动当地产能、创造就业,直接带动当地经济增长,因而受到欧洲国家欢迎。同时,俄乌冲突使得欧洲有强烈的能源转型需求,在这方面中国具有很大优势,欧洲认为中国的投资能带动其绿色产业发展。
最大障碍是投资审查
对于2023年的中欧投资前景,各方有不同的分析。奥地利ORF电视台分析称,2023年中国对欧洲的投资可能会略有回升,但不太可能出现强劲反弹,主要障碍依然是欧洲政府对中国投资的审查。德国经济官员正在采取更严格的对华政策。截至2023年3月底,德国经济部已启动对11项投资的深入审查,其中10项来自中国。2023年,类似审查机制将在比利时、爱沙尼亚和爱尔兰生效。欧盟委员会也有新的外国投资审查条例,并加强了对外国补贴的规定。
另一个忧虑来自美国可能加深对中国企业的制裁,潜在的长臂管辖会要求欧盟方面给予配合。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的讲师克里姆近日对德国之声表示,许多被美国盯上的中国企业上游价值链在中国,下游部分则在全球。一些欧洲公司会受到影响。德新社认为,政治因素未来仍会左右中企对欧洲投资。
中国产业研究专家、耶鲁大学访问学者卞永祖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欧洲打压外国投资将给自身带来很大不利影响,“欧洲这样的发达经济体的活力来自于开放。随着中国经济复苏,中企肯定会增加对外投资,但是要使中国在欧洲的投资恢复到以前的高水平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尤其是欧洲需要改善与中国的友好合作关系。”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