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钗参加选秀,与卖女求荣是两回事。元春省亲,被整个贾府上下、主子奴才看作无尚光荣。探春抽花签抽中“得贵婿”的签语,大家的反应也是:“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大喜大喜!”可见在众人心中,都觉得这是一件荣耀的事,无论对家族还是对个人。所以不存在“卖女求荣”之说。
至于落选原因,要联系落选制度来看。明朝选秀,一般不选择高官权臣家的女儿,以防外戚干政;清朝则规定八旗之女,不参加选秀不得私自定婚。如果再加上南明各小朝廷,以及再从前的选秀制度,差别就更大了。
如果按清朝的选秀制度,出身富人之家的宝钗,根本没有机会进入皇宫充作嫔妃。最多只能“备选为公主、郡主之入学陪侍,充为才人赞善之职”,作公主郡主的陪读,就像末代皇帝溥仪,请了老师读书,还要叫亲弟弟溥杰进宫陪读。尽管是陪读,也是一种荣耀,必须是世家子弟才有机会入选。所以在作品中被称为“不世出之隆恩”。
(相关资料图)
作太子、年幼君王的陪读,还有一层含义,就是将来君主的亲信,往往会成为权臣。而作公主的陪读,没有这层前途,但也获得出入宫廷王府的机会,将来有与王公贵戚家的青年子弟联姻的可能。所以对于薛家而言,仍然是一个比较高的选择。
如果按明朝的选秀制度,宝钗是有机会入宫作嫔妃、甚至做皇后的。穆宗孝定皇后李氏,出身小商人家庭,还有很多皇后是平民出身、或者极小的官吏家庭出身。相比之下,大皇商的背景,使宝钗入宫以后,也不会有任何自卑。
既然无法确定选秀制度是哪种,自然也无法判断宝钗落选的具体原因。大致估量,肯定不会是自动退出。因为第七十回里重建桃花社,宝钗还念出“好风频借力,送我上青云”的词,心高志大,不会主动放弃选秀。而宝钗在薛家的地位远非迎春在贾家,她有大半决定权。只要她不放弃,薛姨妈、薛蟠也不会放弃。
会不会是薛蟠夺香菱命案的影响呢?显然不会。在贾雨村的操作下,这桩命案已经在金陵当地消化了,不会再进京影响宝钗的前途。冯渊没有进去亲属,“人口稀疏,不过赖此欲多得些烧埋之费”,“冯家得了许多烧埋银子,也就无甚说话了”,也没有进京告诉的可能。
换言之,选秀失败,并不是薛家自己的原因。事实上,选秀这件事,在整部作品中也不再提起。说不定本来就是朝廷一个虎头蛇尾的公案,或者仅仅是一个小范围的活动。虽然它是宝钗进京的原因之一,但并不是唯一原因。
薛蟠素闻得都中乃第一繁华之地,正思一游,便趁此机会,一为送妹待选,二为望亲,三因亲自入部销算旧账再计新支,其实则为游览上国风光之意。
因为宝钗是女二号,读者把与她有关的事都看得重大。但对于薛蟠而言,年幼妹妹的前途恐怕并不紧要,游览繁华才是他进京的主要目的吧。
责任编辑: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