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北极贝、牡丹虾是加拿大的,三文鱼是挪威的,海胆是大连的,鳗鱼是福建的……8月24日,日本强行启动核污水排海行动后,负面效应已开始显现,首当其冲的就是以日本水产品和食材为主的众多日料店。对此,多家日料店发表声明“自证清白”,强调已替换食材来源,去掉“日产”标签。网友调侃称,一夜之间,全国日料店原材料来源都统一了。
对于日料店的澄清,许多网友并不买账。8月25日,消费者服务平台“黑猫投诉”在微博发起调查,“如何看待日料店称未使用日本食材?”投票结果显示,63%的网友质疑日料店此前涉及虚假宣传,在评论中斥其用国货冒充日产以抬高价格。仅有8.5%的网友认同日料店的声明。
网友的不满情绪与近年来一路走高的日料店客单价不无关联。事实上,日本核污水排放行为波及更多的是客单价300至2000元的中高端日料店,“原产地直采”“日本新鲜空运”等标签原本既是揽客招牌,也是支撑其高昂售价的说辞。而在核污水排放事件后,有日料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会在我国大连海域,以及福建、台湾地区周围海域寻找“平替”食材,当被问及价格时则表示,“暂时不会有太大变化”。
何为“平替”食材?“平替”意为“平价替代品”,即用价格更低但品质近似的产品代替原本高昂的原材料。既然在原料端已使用国产“平替”,降低了其中进口、运输、保存等管理成本,那么在销售端价格是否应该相应调整,需要日料店向消费者进一步说明。
另一方面,相较于价格,食品安全是更多消费者关注的焦点。近日,深圳某中高端日料店的工作人员向笔者表示,核污水排放当天,店内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客流高峰。与“抢盐”的恐慌心理类似,许多消费者担心日后海产品受到影响,赶来消费最后一波。“这可能是行业的‘回光返照’,再过几个月就要失业了。”该工作人员无奈而担忧地表示。
近年来,我国日料店数量持续增长,据大众点评今年6月的数据统计,中国内地日料店数量超7.9万家,是排名第六的菜系,仅深圳市就有2000多家日料店。2022年,中国日料行业市场规模约为1898亿元。在新浪新闻发起的#你还会去日料店吗?#的相关话题下,选择“再也不去了”的用户达到28.2万。
由此可见,日本核污水排放事件无疑将对我国日料行业带来一定冲击,或将波及众多从业人员。日料店在积极寻求转型的同时,应当严格遵循国家制度,停止使用日本水产,将食材来源透明化,确保食品安全,保护中国消费者的健康。消费者也应更加客观理性看待,提高警惕、仔细甄别的同时,避免“一刀切”,对国内优质合规的商家及供应商造成“误伤”。
日本将核污水排入大海的极端恶劣行径可谓史无前例,究竟会对地球环境、食品安全、生命健康造成什么样的影响,还需要社会各界持续的关注。(读特新闻评论员 言旭)
标签: